與幾個同道朋友晚餐后談起對各自公司運營,發展規劃等話題。談到現階段各自做這些是為了什么~
談到自己,現在做這些是為了錢么?當然不是。
關于手表,05年底有相關想法,06年初運營。在同年,收到當年聯想投資的歐陽先生及清科副總的范女士的邀請,這也是初次與資本接觸。
07年,收到電商“前輩”邀請,希望談個價格,將公司,平臺及團隊全部合并過去。那個時候,那個前輩的公司剛剛拿到了2000萬美金的第二期投資。當自己獨自到那位“前輩”的獨立別墅試公司的辦公室拜訪時,第三個問題就開始問并讓秘書記錄,我公司什么時候成立,債權債務關系等問題。回之,“我不是來賣公司的,我是來拜訪您的,因為您是前輩。我想,無論現階段融資甚至賣公司,那一定是已經遇到瓶頸了。遇到瓶頸定會考慮是否通過資本或者直接賣掉公司套現,我現在還有好多好的想法沒有做,等落實出來后我會找您來談收購。”“前輩”隨即打法走幫其記錄的秘書,說“我們現在已經收購了幾家公司,都是老電商,我們都是一拍即合。”“你不加入我們,我們自己也一定會做的(手表)。”沒錯,自己是個新人,打法定與那些按模式規則做事的老電商們不一樣。而后聽說這個“前輩”在09年離開了他的公司。現在也正如自己當時描述的那樣,手表以后將會是越開越多B2C平臺的必備產品線。越來越多的品牌也會直接電子商務,但這并不會影響我們的發展,記住是發展這兩個字。因為垂直B2C僅是自己搭建的一部分而已,這僅僅才是個開始。這樣的“套現”機會,在07年有三次。
08年,受到一些媒體關注,媒體是有意思的東西。各種機會越發增加,但自己的興奮點還是在于如何通過自己的方式構架行業。因為手表這個行業在美國并沒有成功案例。正如在美國沒有SP,沒有IM一樣。但在中國,這些完全可以忽略。因為中國最大市值的互聯網公司是做IM的騰訊。在這年,一家英國鐘表公司的創始人,通過新加坡的一家公司尋找他們認可的國內電子商務手表平臺進行合作,這家公司直接聯系到了公司,聯系到了自己。在長安街臨近王府井的中國國際酒店,連續三天與這對英國的父子倆探討關于合作的問題。這對父子聽過平臺介紹后執意希望買下或者占更多股份,希望將探討合作變為探討如何收購。這很遺憾。雖然他們的公司在英國甚至歐洲的業務開展順利,但他們過于傳統及保守的思維方式及對未來構想不能感覺志同道合。最終僅淺顯的進行了小層面合作。但這并不影響我們成為朋友,雖然我的英語沒有他們說的那么好,同樣,他們的中文也沒有我說的這么利索~~ ;P
09年,VC,PE們對電子商務的熱情持續升溫,收到包括紅杉這樣投資過蘋果,谷歌等偉大公司的全球頂級VC的邀請。在紅杉資本北京辦公室里,自己與紅杉資本董事總經理計越先生說,現在并沒有資本合作的需求和想法。因為自己的想法是資本現在非常喜歡B2C這個簡單易懂的模式,但自己一直感覺如果僅垂直B2C在今后會顯現瓶頸,單純的垂直B2C也并非自己的興奮點。雖然這個模式對于VC來說容易計算出相關所需要的數字。或者更容易通過資本占據形式上的“高地”。
10年對于09年來說各種對電子商務的熱情爆發式的增長,事實上泡沫涌現。許多對電子商務的看法,正如IDG 資本的高級合伙人張震先生給自己的建議那樣,垂直B2C增加相關周邊,甚至汽車后市場相關。或許這對短時間的數據來說是個好事情,但這將很快失去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正如自己的公司是鐘表公司,而非其它如電子商務公司,科技發展公司那樣。因為我要做的是行業。
話題拉回來。回顧這幾年,如果現階段做這些真的是因為錢的因素,是有相關機會的,而且不是一次兩次三次四次。至今自己仍是零薪水。從未計算過當初2萬元人民幣起家的這個做手表公司的估值。
創業對自己來說從未有過任何負擔。自己從未想過按照別人的所謂有成功案例的模式按部就班的去模仿,通過資本去模仿。
自己更喜歡體現自身想法及理想的價值,這些價值,在很多層面上不是錢的價值。至少現在不是。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
趙克 于 2011-5-1 1:39:29 回復手表現階段更多的時候是裝飾,甚至是身份象征,所有知名品牌均會將其納入奢侈品范疇。手表近幾年在國內增長迅速,如果現階段一個手表零售商的年增長低于25%的話,那就是低于行業平均增長速度的。而且,越來越多的品牌將科技融入到手表中,比如測量海拔,氣壓,濕度,羅盤,GPS等功能。你會看到這個行業將會古典與現代結合,傳統與科技結合,時尚與簡約結合,越來越多的人將會擁有其第一,第二,第三塊手表。這個行業將會持續增長。
趙克 于 2011-5-1 1:40:43 回復沒有看到還。但其將3個公司帶上IPO的經歷,現階段還無人及,感謝推薦;P
趙克 于 2011-12-17 23:14:39 回復那個時候.me的域名還未開放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