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發過來一網站,賣假表的。這個站由于一直以來“瘋狂”的做搜索引擎優化,手表相關權重較高。但自己并未有何感覺,僅僅賣假表的網站而已。
今天又一個朋友提起這個賣假表的站,說差點買其網站上一兩千多的歐米茄。無意中的一句話引起了自己的“重視”。
的確,事實上購買手表的用戶中部分人群并不了解手表品牌及相關產品線的價格檔次及定位。由于假表網站,消費者會誤認為歐米茄是千元檔次價位的品牌,江詩丹頓是百元檔次的手表......
當即聯系北京市局網監處的朋友,兩個小時后此賣假表的網站被封。
隨即搜索手表相關詞,發現確有一些假表網站擾亂著行業市場,騰出精力會一一處理。
談到假貨即會想起水貨,由于B2C平臺的發展,并未感受到水貨對自身的影響。但如發現其對行業市場產生負面影響,對消費者產生誤導,或其它不當的行為,無論其平臺進行何種形式的“偽裝”甚至“包裝”,自己均會整合不同渠道為行業做點事實,即從這些一點一滴開始。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