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顺利播放的男男网站free_亚洲福利区_日韩欧美成末人一区二区三区_美日韩黄色大片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絕對零度 北京懷舊80S 低調務實 享受創業

宅急送現價段的問題及總裁陳平的致歉

 

    與宅急送的合作基本稱得上滿意,但現階段宅急送內部出現的諸多問題,使其連最基層員工均逐漸喪失戰斗力。祝愿宅急送這個知名民營物流機構可盡快合理解決其內部諸多問題。

“45周歲以上、副總監職位以下的員工,基本上都將回家休假。”宅急送一名內部人員向記者透露,公司掀起的這場“機構優化”風暴,已愈演愈烈。

對此,宅急送總裁陳平在自己的個人博客上,向員工們正式致歉:“對于公司這次放長假的決定,給不少的干部員工造成了許多不便,我深感歉意!”

博文釋因:為了輕裝上陣

9月20日中午,陳平貼出了名為《理解萬歲》的文章。陳平開門見山地表示了歉意,并解釋了“機構優化”的客觀原因。“大家知道今年從年初的雪災,到年中的地震,再到8、9月的奧運會,都給物流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公司改革與轉型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快遞業務增長迅速,但由于投資過大,改革效果尚需一個周期體現,同時普運業務客戶受全球經濟的影響,不少企業轉產、轉型。為此我們也應該對快普運業務、人員、場地、車輛進行優化調整,使快普運資源配置達到最佳效益。”

談到主觀原因,陳平寫道:“這次調整優化,是基于公司的長遠發展和戰勝眼前困難的重大舉措,宅急送從創立到現在,十幾年留下了很多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二線、三線與一線的人員比例嚴重失調,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現象只有通過大手術才能解決,這樣企業才能輕裝上陣,迎接更大的挑戰。”

宅急送新聞發言人向記者表示,宅急送的改革調整是為了加快速度,出現些“小問題”很正常,扭虧為盈指日可待:“近則10月份,長則11月份,宅急送一定能夠實現扭虧為盈。”

員工質疑:為啥不裁領導

在陳平的《理解萬歲》博文后,不少關心宅急送的人士紛紛留言。

一名網友以員工的口吻發帖:“陳總,作為宅急送的一員,宅急送走到今天真是很可惜,我覺最主要的是管理上出現問題,公司沒有新的血液輸入,雖說老員工忠實,但是不知道陳總有沒有考慮過,即使公司招了一批新員工,能穩定呆下來發展的又有幾個?”這位網友直言不諱地說:“這次放長假,為了減少虧損,裁的人基本上都是工資少而且真正干活的人,如果真的是為了節省資金,減少虧損,為什么還有那么領導?”

也有不少網友表示支持。網友“相信宅急送”寫道:“沒有哪個企業的創辦人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企業因‘失血’而死亡,這次全國性人員優化調整,實屬斷臂保命的無奈行為!此時此刻,相信陳平總裁心中比宅急送的任何一個人都難受,請大家不要再給總裁壓力了好嗎?壓垮了他,對大家有什么好處?”

“公司到今天這一步,肯定不是單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陳平信奉的是半軍事化管理,早上要喊口號,員工被要求統一制服,但這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目前還不好說。此外,作為一個家族企業,公司領導有不少親戚在關鍵部門任職,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同樣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一名公司管理人員表示。

陳平承認:管理體制落后

對于一些問題,陳平并非一無所知。在回答“運營質量低下、速度起不來,為什么”的提問中,陳平表示“那時因為我們在用14年搭建的普件平臺做一天到門的快件產品,造成快件快不了、普件起不來,結果搞成現在的‘四不像’,落到一個‘千夫所指’的境地”。

在回答“中層干部官僚、任人唯親、脫離群眾,為什么”的提問中,陳平認為,“那是因為宅急送的管理體制落后了,將權力承包給了下面,總公司沒有對擁有權力的中層干部進行制衡和監控的精力。”

陳平并非不想改革,“我何嘗不想改呢?!這兩年為了上市解決公司發展資金長期不足的問題,我有點顧此失彼,建點、招人、開班車、包機、配置PDA、上信息設備,哪一項改革和發展不需要資金呢?真可謂一分錢難道英雄漢,給我選擇的只有上市這條路。上市就要業績,我不愿意看到公司因改革暫時性的虧損影響上市,所以很多問題就是靠修修補補、休眠療法維持到了今天。”

背景分析

宅急送兩次上市為何失敗

在宅急送的發展歷程中,始終伴隨著“缺錢”的尷尬。為此,陳平想通過上市,“一勞永逸”地解決資金難題。但兩次努力,均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么呢?

屢次遭遇資金瓶頸

在2003年中國成長企業百強評選與第六屆成長企業CEO峰會上,陳平曾公開表示,“我做了十年的宅急送,最深的體會是資金的缺乏。”

陳平表示,當初從日本帶回的30萬元啟動資金,在購買了3臺車后,就基本上用盡了,“在公司經營不到一年的時候,企業就發生了資金危機。”此時,陳平找過銀行,找過風險投資基金,動用了幾乎所有的社會關系,最終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才過了這一關。“這一筆錢,基本上是陳平的哥哥陳東升借給他的。”宅急送一名內部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1995年,隨著業務量的飛速增加,陳平再次遇到資金瓶頸。恰好,日本國內的新聞記者采訪團來到北京,得悉陳平的困境后,通過在日本國內牽橋搭線,最終,日本長野縣一城株式會社社長小林利夫雪中送炭般,拿出180萬元入股,為陳平解了燃眉之急。

2002年11月,面對數名骨干出走宅急送,陳平再次通過引資,成功化解“危局”。當年,物美出資4000萬元入股宅急送,其中以2000萬元收購10.3%的股權,其余2000萬元則為貸款。

兩次上市均告失敗

數次“找錢”后,陳平想通過上市,“一勞永逸”地解決資金難題。2003年,上市日程被正式提上桌面。

一名公司管理人員介紹,宅急送原計劃在香港上市,并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甚至專門從香港引入了一名財務總監。當時陳平表示,宅急送的資產規模、利潤、營業收入都達到了在香港上市的規模,“后年我們可能就要在香港上市。”

但天不遂人愿,陳平赴港上市的計劃,因2004年中期突然出現虧損而擱淺。“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國家收緊了內地民營企業去香港上市的政策,讓雄心勃勃的宅急送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該公司一名知曉內情的人士向記者透露。

赴港上市不成,陳平并未放棄,轉向內地A股市場,并于2006年1月成立了上市籌備小組,工作進展得很順利。2007年5月,宅急送成功拿到了證監會受理上市批文。就在宅急送正欲上會的關鍵時刻,卻遭遇“熊貓案”當頭一棒,之前所有的上市努力不得不放棄。

此后,宅急送暫時放棄了上市計劃,陳平有了改革的想法。“我應該感謝上市沒有成功,讓我明白只有背水一戰,改革求生存,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拯救宅急送。”陳平斬釘截鐵地表示。

專家支招

民營快遞應抱團“過冬”

2007年,我國快遞行業銷售收入達到380億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了26.79%,但實際情況遠不如表面數字那么光鮮。

“如果連宅急送這樣的企業都出現問題,那說明整個快遞行業確實不景氣。”德邦證券分析師鄭慶平建議,民資快遞應重新整合,抱團“過冬”。

遭遇國外快遞猛攻

在鄭慶平看來,隨著國外快遞機構的進入,民營快遞的發展更是舉步維艱。2005年底,外資快遞在華獨資經營快遞業務開放,FedEx、DHL、UPS、TNT等外資巨頭隨即在華展開了一系列并購擴張。

錦秋財智咨詢北京有限公司高健整理的資料顯示,2005年12月,TNT與 中國遠洋(行情 股吧)運輸集團組建了合資公司;2006年1月24日,聯邦快遞以4億美金的代價,收購了其與大田在華的合資企業大田聯邦快遞有限公司中50%的股權,以及大田集團的國內快遞網絡,獲得大田集團所有快遞業務,而大田此后則不再從事快遞業務;2007年3月,TNT完成了對華宇集團的收購。

“外資看中的是物流核心資產,相對于國內民營快遞,外資快遞在服務上具有優勢,而且現在網絡建設也跟了上來。本土民營快遞剩下的唯一優勢就是價格了。”鄭慶平分析道。

最后一塊堡壘難保

但民營快遞連價格優勢這最后一塊堡壘也即將不保。宅急送新聞發言人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表示:“類似一些國外快遞公司,現在就是低價競爭、低價傾銷,明明賠錢的買賣也干。外資機構具有資本優勢,他們的目的很明顯。但外資快遞不會永遠廉價,我們現在要扛起民族快遞的大旗。”

順豐快遞的一份文件指出:“國際快遞巨頭的大量資本進入,也利用降價來搶奪市場,如某公司大幅降價,以虧損來爭奪國內市場。雖然目前由于其網絡限制對我司構不成較大威脅,但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與之將來在市場上的直面交鋒不可避免。”

“外資快遞的進入,最大的沖擊是標準化服務,沖擊的結果是讓民營企業加快對標準化的建設。民營快遞要想搶占市場,關鍵是兩點:一是價格,二是提高服務質量。在價格上,民營快遞目前還是具有優勢。隨著原材料的上漲,每個企業成本都在上漲,類似聯邦快遞的降價對它本身也是個很大的挑戰。”高健表示。

“冬天”會持續多久

“現在確實會有短暫的冬天。”高健接受采訪時表示,“冬天并不會持續太久,我認為快遞行業會在明年下半年開始有所好轉。”

“合并或是唯一出路,特別是對于一些經營規模較小,主要經營業務為城區、或是城際的小型快遞公司,如果能夠合并整合資源,或許還會有出路。”鄭慶平表示。

高健對此表示贊同:“若想在跨國公司大舉進入我國國內市場的情況下,保持我國民資快遞的品牌,必須重新整合國內的快遞資源,做到優勢互補。”

“現在不少快遞公司已經開始行動,正在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流通中的時間,同時加快對企業信息化建設,這也是不少快遞公司的應對之策。總體來看,國內快遞產品需求仍舊十分巨大,只是現在被一些因素影響,沒有完全釋放。面臨現在‘冬天’的局面,有部分企業肯定會被淘汰,不少地區性的快遞公司會倒閉,但不少民營快遞在經歷過低谷后,將成長得更快。”高健說。

高健認為,從快遞市場來看, 中小企業(行情 股吧)客戶和散戶占整個快遞業收入的2/3左右,抓住了這部分市場,能使企業獲得更大的空間,也能更好地面對這次壓力。”

陳平的自信與自負

1998年,宅急送進軍上海,邁出了走出北京的第一步。“那個時候宅急送還不到1000名員工,但陳平很自信,他想把宅急送拓展到全國,大家都覺得風險很大,之后宅急送的發展思路完全是按照陳平的想法進行的,他成功了。”公司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陳平布局全國的策略讓宅急送獲得了飛速發展,旗下運輸網絡遍布全國。目前,宅急送已在全國幾乎所有地級市設立了分公司。2000年至2004年,是宅急送事業的第一個高峰,營業收入逐年飆升,到2004年時已接近8億元。

“2000年和1999年是宅急送的第一次轉型,陳平抓住了當時手機市場飛速發展的機遇,為當時幾乎所有的大型手機公司如摩托羅拉、諾基亞、LG等品牌做大型倉儲配送。可以說,抓住大客戶,是這一段時間宅急送成功的關鍵。宅急送是國內第一家敢于提出24小時門到門快運服務的公司,這是對陳平的自信性格最好的詮釋。”

然而伴隨著自信的,往往也有自負。該人士表示,“陳平的思維極度超前,正是這種異于常人的思維給宅急送帶來飛速發展,但也讓陳平很難在快速前進的同時,在適當的時候踩下油門。”2004年5、6月時,宅急送出現了首次虧損。“當時全國點鋪得實在太大,新建了百余個網點,要投入幾千萬的資金,新增了大量的員工,購買車輛的費用,這些一下子讓公司成本急劇上升,虧損現象出現了。”而另一種說法是,當時因為競爭對手掀起了價格戰,讓宅急送始料不及,其后,陳平與陳顯寶各地奔走,并暫緩各地網點的建設,宅急送才擺脫了虧損。

“宅急送出現虧損的情況,也讓公司開始反思,不少人覺得陳平太高調,喜歡演講,所有的頒獎晚會都要出席、所有的獎都要拿,即使是并沒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也是信手拈來,但始終并沒有實現。早年的宅急送,沒有他的‘異想天開’,就不會有今天,但如今他的再一次‘異想天開’,卻給企業帶來重負。”

宅急送負重轉型

這名管理人員所稱的“再一次異想天開”,指的是宅急送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轉型,即宅急送將改變策略,從原先以企業客戶為主,轉向“做老百姓的零散生意”。“基本上是放棄了原來的主營業務,推倒重來,一度甚至想和郵局PK,在郵局邊上建宅急送網點,后來看看不可能,又放棄了這樣的想法,類似這樣的決策失誤太多了。”

公司內部人員卻告訴記者,“現在轉型進行得很痛苦,很艱難,做零散生意、做快件,想要保障質量,就要不惜血本,不達到一定規模就無法盈利。與此同時,宅急送基本上放棄了原先的大客戶,這樣下去,企業的生存都會成問題。不少人都勸陳平,轉型可以,但要一點一點來,宅急送這么大的企業,強行掉頭,顯然是行不通的,今年以來,宅急送已經出現了高額的虧損。”

此時的陳平,似乎已成了“孤膽”斗士,他在內部簡報中寫到:“改革的決心下定以后,周圍人的不理解,思想的不統一、各方面的阻力和不配合,這些我不想多說,我一個人也能抗得住。關鍵的是改革最后要達到什么目的,改革的步伐應該怎樣走,這些問題對于我來說沒有參考和借鑒的范本與模式,只能靠我自己摸索和尋求,改革中出現差錯和問題在所難免。”

標簽:宅急送
分類:零度共享| 發布:趙克| 查看: | 發表時間:2008/9/15
原創文章如轉載,請注明:轉載自趙克 Blog http://www.gdmybj.com/
本文鏈接:http://www.gdmybj.com/ZHAOKE/370.html

相關文章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