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住東四禮士胡同那會兒,沒事就去隆福寺溜達溜達?,F如今再到隆福寺,早已不見了摩肩接踵的景兒~連那個什么文化宮,也成了二人轉專場。過去那會兒的隆福寺有點不亞于王府井的感覺,不知什么原因讓這條街人氣驟然下降,都說是隆福大廈內把火......
整條步行街,從西到東唯一沒變的就是豐年灌腸的門臉兒了。
小時候的灌腸兩毛五一盤兒,現在雖已然漲到了五塊五,可內地道的味兒一點沒變化。
國營的老字號,進門交錢撕票(薄薄的一張小黃紙),拿著票去窗口取。小米粥,咸菜,生熟灌腸,門釘肉餅。
有時候會從王府井溜達到隆福寺,就特地為了來盤灌腸。外焦里嫩,口感極佳,北京孩子打小兒就好吃這口。
豐年的蒜汁現在有些差勁了,時而吼咸吼咸,時而開水兌多了又很淡,看口味自己澆了~到這里,灌腸+小米粥就得活了,門釘肉餅沒旁邊白魁的順口。
環境、服務都是十來年前國營飯館的樣子,老北京傳統小吃,像豐年灌腸一開50來年的是越來越少了。到了北京,逛過王府井后,應該溜達到隆福寺來盤豐年灌腸,體會下正宗地道的老北京小吃。
灌腸
灌腸是一種北京特有的風味小吃,早在明劉若愚所著《明宮史》中就有記載。清光緒年間福興居的灌腸在京城小有名氣,福興居的掌柜被稱為為"灌腸普",傳說其制作的灌腸為慈禧所喜。老北京的灌腸以長安街聚仙居的最好。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